2007.2.20()

這是聖方濟榮耀聖母教堂的門票正面及被面,票價2.5歐元,背面的位置圖照片是我找了很久的資料才拼湊而成的半成品,有一部分已經沒有印象,或許當時也沒有看到,不過總算完成了。

 

    這座聖方濟會的教堂原本的建築於西元12501338年,15世紀做最後一次的大整修維持到目前宏偉的哥德式建築樣式。聖方濟榮耀聖母教堂、聖喬凡尼與聖保羅教堂為威尼斯並稱的最大兩座哥德式教堂,教堂是由拉丁十字的主建築,由鐘樓及庭院所組成,矗立在聖保羅區,目標顯著。

    古典質樸的外觀,內部保存多位大師的藝術鉅作,也是多位威尼斯名人的安眠之所及紀念碑的安置。我按圖索驥,沉迷於寧靜教堂的藝術氛圍中。


2.Monumento al Canova 卡諾瓦紀念碑

     這座新古典風格的金字塔型紀念碑,原先是卡諾瓦為提香所設計的陵墓,但是並沒有開始動工興建,西元1822年卡諾瓦過世後,其學生採用類似的設計,為老師興建完成此墓。而陵墓完成後卡諾瓦並未安眠於此,最後卡諾瓦安葬於故鄉Possagno,那是由自己設計模仿羅馬萬神廟的神廟之中。而我又從別的旅遊資料中,敘述卡諾瓦的心臟是安葬於這座金字塔型紀念碑。



3. Monumento al Doge Giovanni Pesaro 1669年喬凡尼佩沙羅總督紀念碑

    庸俗的佩沙羅總督於西元1659年過世,紀念碑完成於西元1669年,這座巴洛克式的雕飾及以黑色的大理石人馱著石棺特別顯眼,讓藝評家John Ruskin寫出:一個人虛假的品味與拙劣鑑賞力,大概不能比這個還要更沉淪了。

 


4.Altare Madonna Ca’Pesaro  作者:Tiziano VECELLIO 提香  佩沙羅家族的聖母圖(西元1519-1526)

         這是西元1519Paphos主教賈古伯‧佩沙羅為在聖方濟榮耀聖母教堂中的家庭祭壇出資委由提香繪製的畫作,作品於西元1926年完成。

         聖彼得俯視著正在跪拜聖母的威尼斯貴族賈古伯‧佩沙羅,聖母及聖子雖然沒有置放於畫中央,卻利用人物的位置及眼神方向表現出聖母的崇高地位,表達出提香的創意。畫中右下角的佩沙羅家族成員陪侍在聖母之側,每位佩沙羅家族成員的目光一致望向前方,唯有畫中的銀衣少年純真的向外凝望,吸引觀賞者的目光,引誘我進入畫中,細看這座教堂的明珠之一。

 


Vivarini Trittico S.Marco 1474年,維瓦利尼的「聖馬可」三聯畫用精緻的木雕框圍著

 


Corner禮拜堂的彩繪玻璃


11.Presbiterio, Pala Dell’Assunta聖母升天圖作者:Tiziano VECELLIO提香

 這幅教堂中最閃爍發亮的明珠位於主祭壇上,從遠處的聖壇屏就牽引住觀賞者的目光。這幅將近7公尺高的巨幅畫作是提香於西元1516年開始接受委製,西元1518320日完成第一次公開展示的作品。

 這幅畫明顯的畫分成近景、中景、遠景,比例也依照實際目視大小依序畫出,呈現由近而遠的層次感。大地上的眾多使徒欣喜的歡送中景裡受天使群圍繞的聖母升天,遠方的上帝正迎接聖母來到仙界。

 這幅畫作的革命性意義:將聖母升天神聖的事情,用戲劇性的自然手法表現出來,以天上人間漸層遠近的透視法組成相互關連的故事性。畫中以棕色、朱石色,鮮紅色的暖色調使畫面溫馨、統一而協調。這幅鉅作的獨特在於提香以自然寫實的形式,表現出天上人間的場景及這個神奇的事件,遠遠超越了曼帖那和貝里尼的構思。

    當時的藝評家將這幅畫作與米開朗基羅的偉大及敬畏、拉斐爾的愉悅及美麗、吉奧喬尼的寧靜自然色彩經驗相提並論,而且融會貫通,為聖方濟榮耀聖母教堂大大的增添了加分的效果,使這幅作品的意義更加深遠。

 


16.Cappella Bernardo伯納多禮拜堂上,B. Vivarini-Particolar del Polittico 1487年,維瓦利尼的「聖母與聖子在聖人之間的三聯畫」


19.Trittico di Giovanni Bellini Bellini Polittico del 1488年,喬凡尼‧貝里尼莊嚴透視的三聯畫「在聖尼古拉斯與聖彼得、聖馬可與聖本篤之間的聖母與聖子」這幅畫作於西元1488年完成,被收藏在聖器收藏室。

 

 這幅作品貝里尼大膽的採用蛋彩法,畫出鮮明的線條及色塊,利用透視法讓以往平面的畫風呈現立體感,人物跳脫於建築之中,宛如聖母就在你我的身旁,小天使在聖母腳下奏樂,這是貝里尼畫風的標誌:音樂象徵秩序與和諧,使得畫作更靈活,也代表聖子的來到世界感到歡樂的氣息。手持教規書的聖本篤,望向人間,遵循教規的信徒,得以進入善美的境界。這幅畫幾乎完美的畫,充分展現喬凡尼對光線的重建,小說家Henry James曾寫道:「它似乎是漆上澆鑄的寶石」,作為對這幅作品的讚揚。


從圖16與圖19的比較,明顯的對照出維瓦利尼的三聯畫所呈現的平面感、鋼硬的氣息,而貝里尼在聖母瑪麗亞背後的金色光圈讓畫作呈現立體感,並讓人感染聖母溫馨的氛圍,不愧為雄霸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名畫家。


21.木雕的唱詩班席

        有三層階梯式的長排座椅,共有124席的修士座位,座椅上層精雕細琢,刻有諸聖及威尼斯街景的浮雕,這是由Marco Cozzi於西元1468年完成的作品,受北歐風格的影響,很可惜我們沒有很長的時間可以細看威尼斯獨一無二的修士座椅上的浮雕。


21.祭壇屏

        由隆巴杜與彭恩合作的大理石雕屏風,分隔禮拜區與教堂的中殿,融合著文藝復興與哥德式的雕塑風格,若有時間可以慢慢的看大理石雕上的故事及及民俗風情。


22.Altare S. Caterina d’Alessandria   Palma il Giovane-Martirio di S. Caterina di Alessandria

 

    Palma il Giovane小帕馬,本名賈古伯‧涅格利提(威尼斯,1544-1628),畫家,老帕馬的曾孫,約於1570年曾在提香畫室工作。

 


23. Altare San Giuseppe da Copertino in gloria

大理石雕像:Alessandro VITTORIA(1525-1608)

a.壁畫正前方的大理石雕像A.Vittoria-S. Girolamo 1564

b.壁畫右邊的大理石雕像San Pietro 1564

c.壁畫左邊的大理石雕像San Andrea 1564

d.壁畫正上方的兩尊大理石雕像Figure di virtù

壁畫作者:Giuseppe NOGARI(1699-1763) 主題:San Giuseppe da Copertino in gloria


G. Porta-Presentazion di Gesu al Tempio 1548


24.Mausoleo Tiziano提香紀念碑

 提香於1576年的夏天過世,他過世後被特准於埋葬於此,但是這座由卡諾瓦的學生路易吉和皮耶洛‧贊多明內吉為提香所建立的紀念碑,一直到提香過世後的300年才完成,並且取代了卡諾瓦原本的構想。

 

 我們從16:40進入教堂,因為教堂珍藏豐富的藝術佳作,深感時間的不足,因為跟Aretha姊妹相約18:00在聖馬可廣場集合準備去吃晚餐,雖然看到欲罷不能,直到17:20才依依不捨的離開聖方濟榮耀聖母教堂。

 其中遺漏觀賞的部份:在主祭壇聖母升天圖兩側的總督隆特和佛斯卡利之墓、在主祭壇第三禮拜堂的作曲家蒙台威爾第(Monteverdi)之墓、唐那太羅的「施洗者約翰」都讓我錯過,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聖方濟榮耀聖母教堂補之前之不足。

 

聖方濟榮耀聖母教堂(Basilica 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地址:Campo dei Frari, San Polo Venezia


參考資料:視覺藝術學習網、DK-威尼斯與維內多區、臺灣麥克-威尼斯、行遍天下-威尼斯、木馬文化-提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